top of page

系列作品

靈與世界的對白

   20世紀的挪威表現主義藝術家孟克(Edvard Munch 1863-1944)曾說過:「真正的藝術作品來自於人類的內心世界。」 人,數千年來一直是藝術領域談論的主軸。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,意味著人的靈性超出其他物種。我們帶著七情六慾去感受這個世界,並有足夠的智慧去傳承知識與技術;以神學的觀點來說,人類是上帝獨特的創造,並掌有管理世界的權力,以及替萬物命名的權力。

   靈魂,是筆者相當感興趣的詞彙。它與我們身處的科學時代相互違背,卻又時常牽動著我們的情慾,並在某個時刻不經意的彰顯它的存在。捷克文學家米蘭.昆德拉(Milan Kundera 1929-)在其著作中描寫了靈魂與肉體的處境:「從前,人們面對胸腔規律的撞擊感到恐懼,思忖著那是什麼。那時的人們尚無法將自己與身體劃上等號。身體是個籠子,裡頭有著什麼在那裡觀看、聆聽、恐懼、思考、驚訝;除去了肉體,這個東西還在,那麼剩下的就是靈魂了。」 

   歷史上有許多探討內心層面的繪畫作品。其中後印象派畫家保羅.高更(Paul Gauguin 1848-1903)在喪女後畫了《我們從哪裡來?我們是誰?要到哪裡去?》(Where Do We Come From? What Are We? Where Are We Going?),透過繪畫對生命提出了最根本的問題,也觸動了筆者心靈深處某種不安與悸動。

更多作品歡迎前往Instagram觀看
@be.leaf.art
bottom of page